佛前的傾訴
- jeffwu8888
- Aug 17
- 4 min read
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 陽光穿過了玻璃, 輕輕的灑落在佛前。 香煙裊裊, 有如薄霧般在佛前增添朦朧, 我坐在佛前的椅子上, 準備好今天的問事服務。 不久後, 一位髮絲中透著銀光的婦女, 走進了佛堂, 我看到她雙手緊握的佛珠, 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伴隨著她一次次的禮佛, 淚水也一顆顆地滑落在蒲團上, 沒有人知道她摯愛的兒子, 已經三年將自己鎖在房間內, 不願意與人互動交流, 而她唯一的心願, 就是那一個熟悉的門, 能夠就此打開, 讓她的兒子能夠重新地打開心扉, 與這個世界再一次的相遇。
第二位進來的是一位中年女子, 她低著頭走進了佛堂, 雙手緊握著父親的病歷資料, 原來是肝癌晚期, 突如其來的宣告, 徹底的摧毀了她想要盡孝的心願, 她看著佛像, 淚水悄悄的滑落臉頰, 她只希望能夠再給他多一點的時間, 讓她跟父親能夠多出去走走, 能夠完成她小時候對她爸爸許下的心願。
第三位進來佛堂的是一位中年父親, 穿著有些褪色的衣衫。 身形略顯駝背的他, 是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 工廠裁員後, 他快兩個月找不到工作, 生活的壓力, 壓得他喘不過氣, 幾近崩潰的心情, 卻不敢跟他人傾訴, 他雙眼看著佛像, 雙手微微顫抖, 唯有此刻他才能徹底的卸下偽裝, 在佛前傾訴心聲。
我知道有些人會站在道德與修行的制高點, 笑稱這些人不向內心修, 只往心外求, 這是本末倒置, 這是貪求。 但是「若人如有千百計, 何須佛前淚浸衫。」 有的時候, 在佛前的叨叨絮語, 並不代表封建迷信, 我感受到的, 其實更多的時候, 是在他們專注傾訴時, 同時也是他們正在努力的重整自己, 讓自己更有力量, 去面對明天未知的挑戰, 期待真的有那麼一天, 能夠重見生命的曙光。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都必須在人生的逆流中, 努力向前, 不進則退。 而唯一的差別是, 我們還沒有被那根無常的稻草壓倒罷了! 無常大鬼, 不期而遇, 正所謂: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與語人無二三。」 世間苦命者多, 正當有些人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修得很好的時候, 卻不知道, 有些人光是活著, 就已經用盡全力, 如果是真菩薩, 又何能不了解眾生之苦痛? 又何能不懂慈悲柔軟的同體大悲之心呢?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人生有許多的無奈, 必須要自己品嚐, 但是重點是, 他們從未因此放棄過希望, 一次次的打擊, 他們必須快速的重整自己, 讓自己能夠再次面對未知的前程; 在一次次的佛前傾訴之後, 他們必須要堅定好自己早已千瘡百孔的心靈, 並且努力的抖落插滿身上的芒刺, 他們必須要努力的扛著, 扛著整個家庭, 扛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 扛著自己未滿的心願。 是的! 他們知道, 他們不能倒。 倒了! 這個家就完了。
我們常以為, 生命的璀璨是獲得了多少的榮耀, 攀登了多少的成就。 然而, 當有一天驀然回首, 我們才會發現真正讓人心生光明的, 是我們能為多少人點燃希望, 為多少顆疲憊不堪的心, 帶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個人的榮耀如流星般稍縱即逝, 但是善行與慈悲的精神, 卻能夠化現成為光明, 代代永流傳。 而這種利他的精神, 不單單幫助了他人, 其實也圓滿了自己。
是的,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人生有許多的無奈, 需要我們淡然以對, 我當然知道「修行只向心覓, 何須向外求玄?」這個道理。 然而, 請不要忘記, 「菩薩低眉看炎涼百態, 世人舉目望破繭成飛」, 許多人道理都懂, 所以, 請不要再用修行的框架, 在他們疼痛的傷口上繼續撒鹽。 也許, 下次再看到有人在佛前傾訴, 給他一個肯定的眼神, 或者是一抹會心的微笑, 就能讓那顆漂泊在汪洋的心, 感受到一絲溫暖。 而這一份溫情, 或許正是他們重新整裝待發的力量, 使他們能繼續做生命的勇士, 帶領摯愛的家人, 一同迎向生命的曙光。
仙成師合十
2025年7月23號阿彌陀佛法會-佛菩薩護摩火中顯聖, 明真師姐拍得。





Comments